经济三个转变下的“中国故事”

原标题:经济三个转变下的“中国故事”

  9月1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等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共同举行“1+6”圆桌对话会,探讨“全球经济形势与经济全球化的未来”、“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两个议题。李克强表示,我国经济正经历三大转变,韧性增强、活力旺盛,未来潜力巨大。国际组织负责人也纷纷“点赞”中国经济,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莱德直言,中国经济转型是一个“成功的故事”。

有信心

“目前我国经济正在经历"三个转变"”,李克强指出,即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加快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三次产业协调带动加快转变;由主要依靠外延扩张向依靠提质增效加快转变。李克强进一步表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旺,韧性强表现为回旋余地大,从而使经济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潜力大表现为消费、服务业仍然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活力旺表现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创造出大量就业岗位,激发了巨大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国际组织“掌门人”也纷纷为中国经济转型叫好。拉加德直言,“我们看到中国经济转型取得的巨大进步,我把它称为"中国经济再平衡"。”金墉表示,中国经济正在不断向价值链上游提升,新产业、新动能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生力军。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莱德称赞,中国经济转型是一个“成功的故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古里亚肯定“中国制造2025”雄心勃勃。

实际上,今年以来政府、业界等各方都曾多次表达对我国经济向好势头的信心。例如在此前召开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中国财政部部长肖捷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因素继续增多,一季度经济比去年同期增长6.9%,为全年经济增长打下良好基础,“我们有信心实现今年经济增长6.5%左右的预期目标,这将对全球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也公开表示,虽然我国钢筋、水泥领域出现了产能过剩,但相关产业结构都还有很大的升级空间,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城镇化推进,大批农民进城也需要造房铺路,这些都是巨大的投资机遇。整体来看,我国有能力实现此前提出的“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速保持在6.5%以上的目标。

背后的底气

在业内看来,各方对我国经济运行前景的信心,主要是建立在表现良好的经济数据基础上的。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涨幅达6.9%,相较去年全年6.7%的涨幅出现小幅反弹。其中,服务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9.1%,以共享经济、旅游、智能产品等为代表的消费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结构性亮点。“微观经济数据表现同样亮眼,代表制造业经济效益的PPI保持高位运行、外贸进出口强劲,同时财政收入、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物价总水平稳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这些数据都极大提振了各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则指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及防控金融风险等系列政策措施的加快落实,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持续性不断增强,经济面临的风险显著下降,此前“脱实向虚”的资源开始更多进入实体经济,这些都促使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持续增长的势头更趋明显。“基本面的持续向好还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关于中国经济前景更稳定、明确的预期,成为国际社会频频点赞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

下半年稳中有进

而针对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发展重点,此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定下了稳中求进的基调。对此,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解释称,稳中求进不是无所作为,不是强力维稳、机械求稳,而是要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有所作为、奋发有为;在有所作为的同时要把握好平衡,把握好时机,把握好度。至于在哪些领域要“有所作为”,杨伟民称,今年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这两个方面有所进取,取得新的成效;要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到深化,确保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徐洪才分析认为,中长期来看,由于经济盘子不断加大,增速略有下滑是不可避免的。我国经济将延续“L”形走势,2020年前确保经济增速不低于6.5%,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5年前确保经济增速不低于5%,并成为制造业强国,“更关键的是,我国有望在2023年实现人均GDP达1.2万美元的目标,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正式进入世界银行认定的高收入行列”。徐洪才表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